行业动态

一碗青海拉面的约定

  在青海省东部,有个“拉面县”——海东市化隆县。20世纪80年代起,这里的人就凭着拉面手艺走出大山,进城创业。

  起初,化隆人携家带口外出开店只为谋生,一家拉面馆在某个城市站稳脚跟后,就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合作方式,让亲朋好友也来开店。

  这种合作方式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大家纷纷开始投亲奔友,慢慢地,化隆人把拉面馆开到了世界各地。

  2022年,化隆县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化隆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06年,马玉贵离开家乡化隆,来到广州闯荡。如今,他创立了自己的拉面品牌,在广州、厦门、南京等地开了8家连锁店,带动同乡30余人就业。

  “当时在广州看到餐饮行业都在进行品牌化发展,我就觉得我们青海拉面也该这么干。”于是,马玉贵踏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回到家乡之后,他用了半年的时间了解了县域农产品的销售情况,看到家乡好多企业的产品销量少、宣传力度不够,马玉贵主动和多家食品加工企业联系沟通,决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推广和销售家乡的拉面相关产品。

  现在,马玉贵每周都要在化隆县拉面电商中心“拉面大讲堂”内直播两次,不仅传授拉面技艺的理论知识,也在直播间进行实操,让全国各地的拉面人都能受益。

  和、揉、抻、拉,经过道道工序以及高温烹煮,一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青海拉面就算完成了。

  “一清指的是汤要清澈见底,二白是面条要白而富有弹性,三红则是指辣油红润诱人,四绿说的是香菜和蒜苗的鲜绿点缀……”45岁的韩玉龙是地地道道的化隆人,从事拉面行业已经28年。

  助力品牌打造、参与产品研发、组织技能培训……回到家乡后,韩玉龙一直致力于拉面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我和团队研制出了很多新的拉面品种,比如菠菜面、水果面、黑枸杞面等。”这些新品种不仅丰富了拉面的口味,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推动了拉面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我们在研发藜麦面,想把高原特色农产品和我们的拉面相融合,让更多人记住青海拉面。”韩玉龙说。

  “现在我们馆子里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有时候线岁的唐万萍正忙着招呼顾客。这位姑娘在韩玉龙返乡创业初期便加入了进来,从最初的服务生到如今的拉面体验店经理,在她的身上,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水平,更是一种身份认同。“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我早就把拉面店当成了自己的家。”唐万萍的笑声爽朗。

  如今,化隆县返乡拉面人创业涉及23个行业,在化隆县开办的公司、合作社达1500个,一条由拉面产业带动百姓致富增收的路子由此创造。

  “树高千尺莫忘根,人行千里莫忘本。”从他乡到家乡,曾经风华正茂闯世界的少年再次归来,他们用本领反哺乡亲,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或许,这才是走出去的意义。

  人民网西宁9月13日电 (顾斐菲、实习生李梦婕)为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产业的进步。9月12日,青海省网络安全技术沙龙暨第四期网安大讲堂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

  川青铁路,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络的关键一环,自青海省西宁市的西宁站启程,终至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东站,全线公里/小时。当前,项目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高峰期。…

  初秋时节,伴着沥沥淅淅的小雨,走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三江源扶贫产业园区,只见青海佳欣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纸品生产线上,几名来自下李家村及周边村子的工人正忙碌着。 下李家村位于尖扎县坎布拉镇南部,地处海拔1900米的川水地区,地势平坦开阔,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4-2024 杏彩食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16013691